|
|
高新技術企業 | 國家級 | 科技局 |
環保裝備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 | 國家級 | 工信部 |
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| 國家級 | 工信部 |
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 | 省級 | 工信局 |
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廳 |
諸城市專利獎 | 市級 | 專利局 |
濰坊市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 | 市級 | 工信局 |
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 | 省級 | 科技局 |
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局 |
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| 省級 | 專利局 |
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 | 省級 | 科技局 |
山東省瞪羚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廳 |
山東省兩化融合優秀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局 |
山東省知名品牌 | 省級 | 工信廳 |
高新技術企業 | 國家級 | 科技局 |
環保裝備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 | 國家級 | 工信部 |
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| 國家級 | 工信部 |
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 | 省級 | 工信局 |
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廳 |
諸城市專利獎 | 市級 | 專利局 |
濰坊市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 | 市級 | 工信局 |
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 | 省級 | 科技局 |
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局 |
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| 省級 | 專利局 |
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 | 省級 | 科技局 |
山東省瞪羚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廳 |
山東省兩化融合優秀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局 |
山東省知名品牌 | 省級 | 工信廳 |
高新技術企業 | 國家級 | 科技局 |
環保裝備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 | 國家級 | 工信部 |
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| 國家級 | 工信部 |
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 | 省級 | 工信局 |
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廳 |
諸城市專利獎 | 市級 | 專利局 |
濰坊市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 | 市級 | 工信局 |
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 | 省級 | 科技局 |
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局 |
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| 省級 | 專利局 |
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 | 省級 | 科技局 |
山東省瞪羚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廳 |
山東省兩化融合優秀企業 | 省級 | 工信局 |
山東省知名品牌 | 省級 | 工信廳 |
專精特新企業就是指具有“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、新穎化”特征的中小工業企業。
通俗來講就是研發有優勢、產品有市場、經營有效益、發展有潛力的中小型企業。
2018 年,工信部發布《關于開展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》。
2021年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更是首次將“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”上升至國家層面。
專精特新企業分國家,省、市三個層級(市級隱形冠軍、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國家小巨人企業)。
2019年到2021年期間,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國家級精專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共4922家(第一批2019年5月248家,第二批2020年11月1744家,第三批2021年7月2930家),涵蓋了制造業中各個關鍵細分領域,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領域。
目前山東省共計756家,諸城市10家。
申報條件
1、企業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3年以上,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不低于70%,近2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不低于5%;
2、至少1項核心業務采用信息系統支撐。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,或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(國際標準協會行業認證)。截至上年末,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%;
3、技術和產品有自身獨特優勢,主導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達到10%以上,且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。擁有直接面向市場并具有競爭優勢的自主品牌;
4、上年度營業收入總額在5000萬元-1億元的企業,近2年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均不低于6%;
5、擁有2項以上與主導產品相關的Ⅰ類知識產權,且實際應用并已產生經濟效益。
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主導產品應優先聚焦制造業短板弱項
符合《工業“四基”發展目錄》所列重點領域,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于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、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;
或符合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;或屬于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“補短板”“鍛長板”“填空白”產品;
或圍繞重點產業鏈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攻關;或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產品。
申報條件
1、從業人員30人以上,其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、具有技師(高級技師)職業資格的人員和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比例不低于70%。
2、近兩年內獲得國內外授權專利或版權共計10項以上,獨立完成工業設計方案3項以上并在產業化方面有顯著成效。
3、專項審計報告;
目前山東省有528家,諸城市9家。
申報條件
企業連續兩年銷售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,利潤率不低于6.5%;
企業應具有獨立研發和創新能力,建有技術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;
專職研究開發人員,其占企業員工總數比例不低于8%;
企業連續兩年用于研發投入的費用占企業銷售收入總額比例不低于3%;
企業近三年獲得大氣治理領域的授權專利不少于10項(其中授權發明專利不少于2項)
目前諸城市僅2家企業獲評
在所處行業技術領域里,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或軟件著作權,近兩年取得授權專利5項以上,其中發明專利1項以上,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近兩年取得軟件著作權5項以上;
企業具有較好的技術創新機制,組織體系健全,創新效率和效益顯著;
有較高的研究開發投入,機構上年度技術研發費支出額不低于100萬元,專職研發人員不少于5人,擁有技術水平高、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帶頭人;
具有比較完善的研究、開發、試驗條件,有固定的研發場所,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不低于100萬元;
申報企業是按國家劃型標準界定為中小型的工業企業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
|